ICD历经百年 WHO首次将中医列入 中医药花开世界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5 10:04

ICD历经百年 WHO首次将中医列入 中医药花开世界

新闻+来源:央视网 2019年05月26日 21:15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5月25日,欧博正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医专家历经10余年持续努力取得的宝贵成果。这条新闻既在意料之中,相关报道早在2018年6月就有;但又具里程碑意义,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一大发明,是中国给世界的珍贵礼物,说明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近百年来首次纳入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报告》指出,ICD-11包括一个题为“传统医学病证——模块1”的补充章节,将起源于古代中国且当前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普遍使用的传统医学病证进行了分类。将有关传统医学的补充章节纳入《国际疾病分类》(ICD)使人们首次能够统计传统医学服务和就医情况,评估其形式、频率、有效性、安全性等,并可与主流医学和研究进行对比。

  ICD是世卫组织制定颁布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标准,是各国政府在医疗、管理、教学、科研以及政策制定方面,关于疾病分类的规范性标准,是全球卫生健康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基础和通用标准之一。ICD历经百年,欧博娱乐已进行了10次修订,这回也是近百年来首次将中医药列入“国际疾病分类”。

  传统医学150条疾病和196条证候条目纳入传统医学章节,像“阴虚”“阳虚”等描述中医证候的词汇均在列。纳入ICD后,中医药具体对哪些人群、哪些疾病有效,相关数据不仅可以从中国收集,还能在国际上更广泛地收集,因此可为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依据。

  国际交流合作亮眼名片

  在北京世园会生活体验馆展区,几乎用半层展示了中医药相关内容。

  就在5月22日,国新办举行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答记者问时就表示,在数字服务、中医药服务等领域研究建立一批新的特色服务贸易基地,推动形成“一试点、一示范、多基地”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中医药早已走向世界,近年来,欧博allbet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医药在海外的传播度和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国际化进程也在步入快车道。

  2015年10月,中医药学家屠呦呦凭借“青蒿素”发明摘得诺贝尔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2016年8月里约奥运会,拔火罐、针灸等作为“神器”意外走红,受到泳坛巨星菲尔普斯、体操运动员艾利克斯在内诸多奥运健将的追捧。古老中医理疗方法成为焦点。

  2016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中医药》。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就中医药发展发表白皮书。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消息,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地区,我国与40余个外国政府、地区和组织签署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

  此外,欧博百家乐中医药已经积极参与到我国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中,以降低中医药市场准入,减少贸易壁垒。中医药已成为我国国国际交流合作的亮眼名片。

  据悉,中医药已纳入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高级别合作框架;中韩、中新(新加坡)、中马(马来西亚)政府间传统医学合作会议机制已经建立。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中东欧国家、东盟、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构在传统医学国家政策制定、科学研究、标准化等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打通“任督”二脉

  还记得当年的电影《刮痧》,爷爷用中医传统“刮痧”疗法为孙子治病,皮肢上的红色印记却在美国被当作是对孩子的虐待。多年来,传统医学界孜孜不倦,却仍难跻身国际主流医学。专家认为,将传统医学纳入ICD,这好比打通“任督二脉”,有里程碑式意义。

  世卫组织传统医学、补充医学与整合医学处处长张奇表示,将传统医学纳入ICD,标志着以世卫组织为代表的整个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包括中医药以及来源于中医药的这部分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中医药在中国、在国际上应用越来越多这一现实的认可。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认为,这有利于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与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体系融合发展,为世界各国认识、了解和使用中医药奠定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越来越多的外国“小伙伴”相信使用中医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上了中医求学之路。ICD的纳入也将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

  就在前些天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受邀参会的伊朗“洋中医”胡曼更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中医是传统医学,都是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在他看来,针灸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中医的魅力。

  巴西留学生海金斯曾因胃病苦恼,他的武术老师用中医治好了他。从此,海金斯迷上中医。现在,他开办了巴西中医学院,希望在南美大陆传播中医文化。

  规范化标准化任重道远

  在浙江杭州胡庆余堂的中药博物馆里,阵列着数不尽的中药材标本,其中一个展柜摆放着中药材的真伪鉴别,当年仅冬虫夏草的常见伪品就多达四种。

  随着环境改变,采集方式从野生到种植的替代,当年的道地药材有的已不再地道,再加上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理论体系,中药有效成分不清、作用机制不明、质量标准缺失更始终制约着中药走向国际化。

  2010年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秘书处落户上海,中国才开始逐渐把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的主导权。这也是一种中医药领域的世界话语权。

  2017年5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中医药——三七药材》国际标准,该标准是我国主导制定的第一个针对药材产品质量评价的国际标准。随后,艾叶、灵芝、板蓝根、铁皮石斛、天麻等中药相继获得国际标准。

  近年来,已经有一批中药方剂通过明确药效物质、建立标准化生产链,更好更快地为欧美市场接受。我国已在推行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张卫东认为,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世界对中药的认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至关重要。

  据介绍,这次中医纳入的ICD11在设计上更容易与电子健康记录和信息系统融合,有助于缩短中医等传统医学在欧美等地推广应用的过渡期。专家认为,这一成果对于中医本身的规范化发展也有助益。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窦丹波说,鉴于中医服务人群广泛,这将有利于中医等传统医学的监管,有利于中医药的安全性,也有利于中医药的疗效对比等。

  中医纳入ICD只是第一步,仍需在标准化和国际合作方面加大力度,久久为功。正如张伯礼院士所说,ICD-11的正式发布有助于我国建立与国际标准相衔接并体现我国中医药卫生服务信息的疾病统计网络,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彰显中医药服务在我国健康服务中的能力和地位,也可较全面反映世界范围内中医药为各国人民提供服务的情况。

  北京世园会展示的古代学医用的针炙铜人

  中医药作为民心相通的“健康使者”,已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开花、开遍世界。

  (综合自:新华网、央视新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