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01年工作要点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3 13:47

教育部2001年工作要点

2000年是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教育战线认真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重要谈话精神,欧博abg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基”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九五”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2001年的教育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围绕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抓住机遇,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大力调整教育结构,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进程;在改革与发展中继续保持稳定的政治局面,实现“十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发展 
  
    1、继续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
    
    实施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努力提高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打好“攻坚战”,积极稳步地扩大义务教育人口覆盖范围;已经“两基”验收的广大农村地区,要把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改善办学条件上,坚持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过程中巩固;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要坚持高水平、高质量,率先走向现代化。重视不利人群的义务教育,有效控制初中辍学率,欧博官网从教材建设入手规范义务教育学制。抓好扫盲工作。发展学前教育。继续完善保障机制,加强督导工作。召开全国“两基”工作会议。
  
    2、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因地制宜地发展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保持合理比例。把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尤其要加快农村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适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提高教育的设置标准和质量水平,促使我国基础教育迈上新台阶。
  
    3、继续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要根据各地实际,采取更加开放、灵活、多样的发展模式。鼓励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社区学院,使高等教育逐步向有条件的地级城市延伸,并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继续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计划招生250万人,成人高等学校计划招生167万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和学位教育制度,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2001年研究生计划招生16万人。
  
    4、制定并颁布实施《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抓紧做好本地区教育事业的“十五”计划,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适应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加大教育结构的调整力度,支持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
  
    5、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
    
    在不断推进“两基”工作的基础上,加快非义务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各种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加快建设人才成长立交桥,促进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融合和沟通。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新时期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
   
    6、加大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力度。
    
    优先发展新兴学科,努力扩大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加大用信息科学提升和改造传统学科的力度。加快培养与世界贸易接轨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完善政策导向,在新增教育资源、重点学科建设、招生计划安排等方面向结构调整倾斜。面向第一线,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促使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高等学校要增强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欧博根据人才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适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
  
    7、切实落实支持西部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认真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以多种方式支持西部地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帮助西部各省区重点建设一所大学。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继续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实行倾斜政策,办好内地西藏班和新疆班。根据国家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整体要求,进一步调整城乡教育布局结构,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8、进一步加强德育,改进智育和体育、美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将德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认真研究社会环境变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践环节。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科技活动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全国青少年校外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推动全社会更加关心和支持教育。
  
    9、加快中小学课程和教材改革的步伐。
    
    完成各学科课程计划和标准的制定以及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促进课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继续做好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工作。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重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2001年起,在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在县以上城镇小学的三年级开始逐步开设外语课。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双语”教育。
  
    10、职业教育要进一步优化结构,努力适应社会需求,办出特色。
    
    职业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建设都应面向当地经济社会的实际需要,大力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快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基地的建设。完善劳动准入制度,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11、推动高等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
    
    做好人才培养战略规划的研究,增强质量意识,加强素质教育,欧博娱乐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设施建设,实施新世纪教改工程。坚持用最新的科学文化成果教育学生,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促使学生广泛参与科研和社会实践,加大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切实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必要的教学条件和基本的教学要求。以加强本科教育为基础,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水平,促进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注重加强对质量的监督和检查评估,探索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有效机制。
  
    12、进一步深化考试制度改革。
    
    坚持小学毕业生就近免试入学。因地制宜地进行中考和高中会考制度改革。继续改革高考内容,在18个省区推行“3+X”考试。全面实现高校招生网上录取并积极推动网上录取的远程化,继续进行两次入学考试的试点。
  
    13、努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加强师德建设,推动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和改进师范教育。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完成骨干教师国家培训任务。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继续推进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中西部地区教师的交流、合作,鼓励并引导在职教师由城市向县镇、农村、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流动任教,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有关专业人员到中小学兼职。进一步改善教师的住房条件和医疗待遇,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制度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依法治教
  
    14、继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探索教育发展的新机制。
    
    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责任,加大各级财政对公共教育的投入;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以多种方式参与办学,完善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激励政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着重创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基础;改变统包统揽过多的管理模式,支持地方根据本地的实际,发展各具特色的地方教育事业。
  
    15、巩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加快省级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建立健全中央、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为主的新体制。
    
    加强省级政府的统筹力度,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区的高等教育结构、发展模式和布局规划。新合并组建的高校要抓紧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尽快推进实质性融合。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学校的关系,重点落实好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继续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制度。
  
    16、全面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为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政府对改革的统筹主导作用,及时研究和完善政策机制。按照社会化改革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建立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学生公寓建设为突破口,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资源和资金参与高校后勤服务设施的建设。
  
    17、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和聘用海外高层次人才,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坚持以我为主,依法管理对外合作办学,合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我国紧缺人才。认真研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教育的影响和带来的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制定有关政策,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18、积极推进依法治教。
    
    做好新形势下教育法制工作,加大教育普法和执法监督的力度,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好行政审批和规章的清理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教育宏观决策科学研究。

五、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19、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改进中国教育科研网的运行机制,建设和完善中国教育科研网高速宽带网和卫星教育传输系统。组织实施西部高校校园网建设工程。通过广播电视、卫星、计算机网络等多种方式,启动“校校通”工程。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推进以多媒体技术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发展网络教育,逐步形成一批有影响的网络教育中心。完成第一批“网上合作研究中心”的建设。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软件,丰富网络资源。依法规范教育网站。
  
    20、积极倡导终身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化社会。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开辟多样化的人才成长道路,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形成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的社区教育网络,推进学习化社区的试点。

六、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1、加强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加快建设步伐。开展对重点建设大学建设项目的调研和指导工作,促进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的健康发展。在检查评估“211”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做好知识创新、科技开发基地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布点,充分发挥重点建设大学和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22、加强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建设好高校基础研究基地,进一步组织协调高校参与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计划的力量,积极开展前沿性科学研究。大力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骨干队伍建设,通过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制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尽快形成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梯队,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23、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形式,重点办好15个大学科技园区。组织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鼓励科技人员以知识和创造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探索高校高新技术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的新路子。

七、努力增加教育经费,理顺教育投入体制,为加快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24、提高中央本级财政对教育经费增加的一个百分点的使用效益,推动地方政府比照中央的做法增加教育经费。
    
    加大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贫困地区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适当运用税收、金融等手段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要基本稳定2001年高校收费标准。继续做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严格内部审计制度。
  
    25、认真研究解决农村税费改革中的农村教育投入问题。
    
    抓紧落实中发〔2000〕7号、15号文件精神,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必须真正到位,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在教师工资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费用,各级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要优先保证教育事业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的需要。进一步理顺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体制,做到原来用于农村教育的经费不减少。
  
    26、做好财政统一发放教师工资的工作。
    
    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发放教师工资的责任,县级政府要建立教师工资专户,财政收入和各项补助要首先保证编制内教师工资的如期足额发放,中央和省、地级财政对困难地区适当予以补助,从制度上根本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要适应国家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要求,积极调整义务教育的布局结构,重新核定每所学校的教师编制,辞退超编教师和代课教师,清理不合格人员,建立起严格控制教师队伍膨胀的约束机制,不断提高教育效益。

八、学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强语言文字信息管理,提高全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27、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以及国家机关推广普通话、社会公共服务行业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组织开展第四次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组织做好全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工作。
  
    28、建立对语言文字信息的有效协调管理机制,组织现代汉语核心语料库的建设,为推进我国信息化进程服务。编制并发布汉语言文字的有关规范标准,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的宏观管理。

九、进一步做好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狠抓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机关建设,树立教育工作良好形象
  
    29、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巩固、扩大高校“三讲”教育的成果,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的素质,提高领导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能力。坚持不懈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做好在优秀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及时化解影响稳定大局的各种矛盾,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在不断深化改革中保持高校的发展和稳定。召开第十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
  
    30、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深入贯彻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的思想文化阵地,高质量地全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新方案,继续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改进形式、方法和手段。加强对高校师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认真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31、狠抓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和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认真解决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点纠正招生、考试、收费等领域里的行业不正之风,着重抓好农村中小学教育收费专项治理工作。推行校务公开,严格干部的廉洁自律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加强教育新闻舆论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32、加强机关建设。
    
    提高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机关公务员的思想政治和政策理论水平,加强对机关公务员的理论学习、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培训工作。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转变职能,精简会议,精简文件。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反腐倡廉,更好地为基层、学校和人民群众服务。